3月18-19日,2025年全球华人启发大会在吉隆坡举行,多位发言人在致辞中介绍说,全球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500名华人参加了本次大会。世界华福中心总干事董家骅牧师以“福音到底好在哪里”为题作了本次大会的首场分享。
董家骅牧师在开场时说,基督徒提起“福音”二字都朗朗上口。可真被问起福音这么好,到底好在哪里时,就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分享。
他反问道:“那我们到底在宣什么教?培养什么样的门徒呢?”
福音被“三化”
董家骅牧师分享了当今教会被“三化”的普遍现象。
第一,福音被宗教化。福音只关乎教会生活,而没有转化家庭、职场和人际关系。
第二,福音被世俗化。教会最大的危机不是世界的世俗化,而是我们自己的世俗化。我们的价值、理想、追求的标准,也就是对一个好的基督徒的定义与这个世界对于一个成功人士的定义并没有多大差别。
他讲到一个好的基督徒榜样会被描述成上了好大学,毕业后有好工作,工作后找了好配偶,买了好房子,生了好儿女。儿女们继续读好书、上好大学、有好工作……似乎与不信仰的人唯一的差别就是礼拜日聚会再加上十一奉献。他说:“我们对于成功门徒的概念似乎被世界定义了,而非让上帝的话语来塑造我们。”
第三,福音被个人化。我们的谈论大多都是“about me”。
“耶稣为什么来?因为祂好爱我;耶稣为什么上十字架?因为祂要拯救我;耶稣为什么复活?因为祂要赐我新生命。福音当然包含这些,但福音却不只是这些。”
为什么我们所传的福音会变得狭隘?
董家骅牧师引用查尔斯·泰勒所作《世俗时代》一书的观点指出,这个时代被称作“真我”时代,最高的美德就是做自己。“彻底邪恶、里外一致的大坏蛋会比奉公守法、压抑自己的好人更被赞许。若不小心,教会为了要兼得时代精神,就会把耶稣基督的福音变小。福音变得只关乎自我、个人救恩、蒙福,而与上帝的荣耀无关。
他说:“今天基督徒的困境和软弱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误解了福音的好消息。而保罗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信中却说,在父面前屈膝,天上地下的各家,都是从祂得名……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
接下来,他从“长”“阔”“高”“深”四个方面,具体阐释了福音的四个维度。
福音有“四度“
第一,福音的高度
福音的好消息就是“上帝作王”“上帝的国近了”。董家骅牧师称上帝的国就是上帝掌权的地方。福音不只是关乎个人的救恩、教会与事工的发展,而是关乎上帝国度的扩张。
人们一想到有人作王,王来了是要管辖我们的时候,便很难觉得这是好消息。但为什么“上帝作王”是好消息呢?
他说:“不是有人作王是好消息,重点在于是谁作王。”
那上帝是怎么样的王?
相比世界中作王的踩着人的尸体,耶稣作王为我们死,为我们成为尸体。董家骅说:“祂为了我们死在十字架上。这位王不是利用我们上位,而是为我们舍己并从死里复活。如果耶稣没有复活,祂顶多是个烂好人,为我们舍命,却没有能力拯救、也没有办法脱离死亡。但耶稣三天后死里复活,胜过了死亡。”
“我们的生命在这样一位王的掌权中,难道不是好消息吗?上帝的国会全然临到难道不是大好的消息吗?这就是福音的高度——耶稣基督作王掌权。”董家骅牧师讲到。
第二,福音的深度
上帝的国度如此之好,那上帝的国几时来到?如何临到?我们怎样进入这国度?
“上帝的国不是眼睛看得见的,祂的国就在我们心里。”董家骅分享说:“上帝掌权不单要改变我们外在的行为模式,而是要触动心灵深处,包括情感、理性、想象力……”
他说:“当我们愿意以诚实来面对上帝,分享自己真实的状况时,就会经历上帝话语的真实。”
他提醒大家要诚实地查看自己的心,并列举了属灵不健康的几大症状。例如,是否在利用上帝来逃避上帝,虽然从事大量的属灵活动,实则与上帝无关,只不过在满足自己,赚取自己的价值;再如,有无漠视、愤怒、哀伤、恐惧的样子;是否否认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如发生在教会中90%的冲突和真理无关,而和面子、喜好,习惯、个人恩怨有关,而人们却惯用属灵的借口逃避自己的生命问题;是否会论断他人的灵命进程。
第三,福音的广度
上帝的国在我们心里,换句话说上帝的国就在我们中间。福音不只是转化个人的生命,也包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例如家庭生活、亲子关系。面对各样冲突时,我们该如何在这些场景中跟随耶稣。
董家骅牧师认为:“家庭生活是我们学做门徒的第一现场。儿女是父母要去带领、培育的第一批门徒,这不全是父母的责任,但是父母一定有责任。”
“上帝的王权如何改变我们的夫妻、亲子关系,如何改变我们的职场。当遇到可恶的老板、同侪、员工时,我们如何面对?能否效法耶稣基督?与他人互动中,上帝也在我们当中。”
第四,福音的长度
董家骅牧师提问说:“我们基督徒活在悲剧还是喜剧中?”
“这两者间的差距不是过程中经历了多少高山低谷、悲伤喜乐,最大的差别在于结局。”他分享到,“悲剧中也会有快乐的过程,但不管过程多么深入人心,当知道结局是悲剧时,我们都觉得爬得越高会跌得越惨。悲剧并不代表没有好事发生,但最终结局是惨淡的。而喜剧不代表没有失去,没有困难,但最终结局是好的、美的、善的、荣耀的。所以,当看喜剧时,即便主角经历了极大的苦难,我们都会有一个期待,导演将如何让苦难翻转过来。”
他给出答案:“基督徒的生活是喜剧!不是说我们不会遇到苦难、痛苦、流泪,而是最终上帝会反转一切。无论我们今生经历多大的苦难,与将来的荣耀比,都是至暂至轻的苦楚。”
他分享了凌霄飞车带给他的启示。过去他总想说:“为什么有人要花钱排队体验快要死掉的感觉?我好想去劝那些排队的人说,各位,不用排队,总有一天会轮到你!”
“但有一天,我儿子玩儿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那些坐上飞车的人都有一个信心,他们在两分钟后不会死。因此经历快要死掉的感觉时,他们可以向死亡夸胜。这不正是基督徒的人生吗?十字架就是这样,将死亡的记号转化为复活的记号;将羞辱的记号转化为荣耀的记号。我们信靠基督,人生无论遇到什么,总可以向着死亡夸胜。”
福音转化“五问”
董家骅牧师提到,在各样处境中他都会有五个问题问自己:
1.发生了什么?
2.我有何情绪?
3.我活在哪个故事中?
4.福音如何挑战我的故事?
5.我该如何跳脱,活在福音中?
他讲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真实案例,来解释自己如何使用“五问”,想法被福音转化,使事情被翻转的。
刚接任华福总干事时,经常需要在召开大会前邀请一些牧师来做讲员,但董家骅牧师总会焦虑、害怕,想逃避。
于是,他开始用“五问”自省。他发现自己活在了自认为“教会事奉是江湖”的故事里。也就是说教会像江湖,弱肉强食。能邀请厉害的人,说明你厉害;若被拒绝,等级就会下滑。作为总干事却邀请不到讲员,自己会被看不起。
接下来,福音怎样挑战了他的故事呢?董家骅牧师分享说:“我立刻想到,我所跟随的主是为了我们,被人厌弃、被拒绝的,但祂三天后复活了。这改变了我的故事。因为上帝掌权的教会,不是江湖。凡做在最小的人身上,就是做在主身上,我们当中做领袖的就要做仆人。于是,我决定放下一切‘操纵’手段,直接打电话,一个个真诚邀请。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最后5人中3人应邀,2人因时间原因不能参加。但这次沟通,却意想不到地与其中一位无法到场的牧者达成了未来的互相邀约计划。
董家骅牧师总结到:“是我们把问题想复杂了,其实在福音中,一切都很简单。”
最后,他强调说:“我们不单单是要传福音,而要表达出福音的核心信息。我们的生命、生活都需要持续被福音转化。”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